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在社交媒体上先后宣布美国与菲律宾、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并称美日达成的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贸易协议”。同日美国还披露了与印度尼西亚贸易协议的细节,并预告即将与欧盟开展谈判。
专家指出,美国此举意在形成美国推进贸易谈判的舆论声势,在对方国家表态前就率先宣布达成协议,是一种明显的“带节奏”行为。
对日协议细节有待确认
特朗普22日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称根据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投资利润的90%;日本将向美国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部分农产品市场,美国将对日本输美产品征收15%关税。日本首相石破茂23日证实,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税率将降至15%。
日本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因贸易逆差、汇率和汽车市场准入等发生过贸易摩擦。特朗普7日曾致信石破茂,宣布将自8月1日起把几乎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25%。
在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看来,美国对日本征收关税的税率从此前所说的25%降至15%,看似是美国作出了让步,但如果特朗普透露的协议细节属实,那么日本对美国的承诺也是前所未有的。
徐明棋指出,供应能力下降与需求结构变化叠加,导致日本大米短缺成为长期社会难题,增加大米进口成为日本的选项。但是农产品保护尤其是大米市场保护是日本难以突破的障碍,因此后续还需观察日本大米和农产品市场如何对美国开放,是否完全开放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标榜“成功”转移公众视线
特朗普22日还在社交媒体发文,宣布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称,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而美国将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当天美国政府还公布了日前与印度尼西亚达成贸易协议的更多细节,称双方谈判代表将在今后数周内确定协议最终版本。此外,特朗普还披露了美欧关税谈判即将开展的情况。
徐明棋认为,特朗普此举是想向美国民众显示向贸易伙伴国施加高压的谈判伎俩获得了“成功”,同时也想缓解自身因爱泼斯坦案相关争议而受到的政治压力,企图借此转移公众视线。
徐明棋指出,特朗普常常在对方国家尚未表态前,便通过社交媒体率先宣布达成协议,是一种“带节奏”行为。贸易谈判是双方各自对相关利益进行权衡,最后达成一个避免双输、尽可能双赢的结果,因此既会有收获也会有让步。但特朗普往往会夸大美国取得的利益,避免谈及美国作出的让步,从而为自己的“极限施压”谈判艺术取得所谓成果而沾沾自喜。
欧盟多国态度转向强硬
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正进入最后阶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吉尔23日证实,如果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破裂,并且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高关税,欧盟计划迅速对价值近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面对美国日益强硬的谈判立场,欧盟成员国立场也趋于强硬。德国表示,如果欧美未能达成协议,德国支持欧盟动用反胁迫工具进行反制。
徐明棋表示,欧盟眼下还在与美国“讨价还价”,如果美国不作出让步,双方谈判无果,欧盟可能在8月1日后实施反制措施来换取继续谈判的筹码。可以说,美国的单边“带节奏”行为并不是对所有国家有效。
人人顺配资-人人顺配资官网-线下配资平台-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